考試難度決定證照含金量?

怎麼評量一個證照的含金量?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社群平台上討論,說美國CPA考試比台灣CPA簡單,或者美國CMA只有兩科,覺得這些證照的含金量不高。這種說法不只在台灣,在對岸也很常見,讓人誤以為「考試難易度」就等於證照的價值。

正確的人才策略將推升企業價值

在企業併購或投資中,「綜效」經常被視為推動交易的核心動機。無論是業務互補、市場拓展,還是人才補充,這些因素都被視為併購後實現價值增長的關鍵。然而,在追求綜效的過程中,忽視人才策略往往會成為企業併購失敗的隱性風險。

受稅務醜聞之影響,PwC澳洲業務受挫

根據PwC澳洲近期公布的2024Transparency Report(期間:2023/7-2024/6),澳洲所的2024年總營收較前一年度下滑26.1%,來到澳幣24.75億元,給付員工之獎勵金較前一年度下滑29.8%,來到澳幣33百萬,平均每位合夥人的收入較前一年度下滑12.7%且連續兩年下滑。若進一步細看營收項目,顧問服務收入僅有澳幣4億,較前一年度下滑55.6%,是三大業務中下滑最大幅度的領域。

 

為改善審計品質,美國安永自行捨棄審計客戶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2023年美國EY的市占率約為13.5%,Deloitte 12.5%、PwC10.3%及KPMG的8.4%。據統計,EY的審計缺陷率在2021年急劇上升,來到46%,為提高審計品質,EY正在簡化其審計方法,並投資10億美元用於增強人工智慧驅動的審計和稅務平台。同時,自2023年初以來,EY捨棄了84家美國上市公司客戶,這比其他三大會計師事務所多出至少50家,透過減量的方式,降低人員負荷,來提升審計品質。

中國PwC陷入泥沼

前幾天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中國PwC將因恒大財報造假一案,恐遭中國監理機關勒令審計停業半年;倘若成真,中國PwC將不被允許對企業提供財務審計與IPO相關業務。然而在去年,中國Deloitte因在2014年至2019年間對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審計工作中存在「嚴重審計缺陷」,遭致中國政府勒令對其北京分所暫停業務3個月及罰款人民幣2.12億元(約新台幣9.3億元),同時吊銷2名德勤會計師證書。相比中國Deloitte,中國PwC的懲罰更是相當嚴重。

員工就是最好的雇主品牌宣傳代言人

前陣子在社群平台上看到各大校園相繼舉辦徵才活動,許多公司無不卯足全力,不少企業的總經理、副總高管也出現在徵才攤位上,目的是希望在這缺工與少子化的時代,找到優秀的人才加入企業。同一時間,也有知名顧問公司在某網路平台上統計了好人才不願意加入公司的原因。根據其統計結果,有將近六成的企業無法招募到好人才,並不是因為公司知名度的問題,而是其他因素所致。

台灣會計師考試是時候需要改變

為何會說台灣會計師考試需要改變?2022年生成式AI的出現加速了會計與審計作業流程的自動化,然而當前的台灣會計師考試還在強調背誦和計算複雜會計交易處理。這樣的考試政策能夠給會計師帶來什麼附加價值?當IFRS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與ISA(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Auditing)不斷更新,用背誦與複雜計算考試的方式訓練會計師,僵化了會計師的養成,也難怪對許多客戶來說,台灣會計師的專業好像沒有很值錢,因為給予的反饋往往不脫離公報或是規定,很少能給予實質的商業或營運改善建議,造成公費只能不斷下修。

會計師事務所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項目

 會計師事務所通常是一門合夥生意,由眾多會計師們出資成為合夥人,每年共享事務所的經營利潤(概念上如此)。自安隆案後,在PCAOB及SEC的監管下,美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諮詢業務部門沉寂一陣子;然過沒幾年,諮詢業務又再度成為事務所的熱門業務。

是誰把中國PwC帶入恆大地產這個火坑?

 近年中國房地產低迷,不僅多個開發項目無法動工,而已動工的也有為數不少成為爛尾樓,進而連環爆出企業違約的情況,其中又以恆大地產作為最受注目。在恆大地產於2021年暴雷之前,對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是中國PwC(中文是普華永道);根據已知訊息及網路訊息,普華永對恆大提供審計服務長達14年,且在事發之前每次都是出具無保留意見報告,而普華永道從恆大賺走了人民幣4億的審計費用。而在近期,中國網路圈內出現一份普華永道內部部分合夥人的一封公開信,信中直指普華永到亞太區及中國區主席-趙柏基,需要對恆大的審計失敗負起最大責任。

微軟的財務 Copilot,是財務人員的最佳搭檔,還是最大的競爭者?

微軟2/29日推出「財務AI聊天機器人 - Copilot for Finance」預覽版,該AI工具可讓使用者透過編寫簡短的指令來分析 Excel 表,例如分析公司的銷售額與預測相比有多少變化;同時,還能結合ERP系統,如SAP與Microsoft Dynamics 365 中的資訊,支援財務/會計人員撰寫email或帶入相關數據。微軟表示自家的財務部門也有投入新 Copilot 的開發,公司已看到其帶來的實際好處,包括原本數千名財務人員每周需各花 1~2 小時對帳,有了 Copilot 時間可縮減到每週只要 10~20 分鐘,幫助員工減少在乏味任務上所花費的時間,空出時間從事更有吸引力的工作。

回到台灣,當前台灣企業的會計/財務部門之作業尚未足以到可以仰賴AI處理,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一定會交予AI處理。

對於準備從職場退休的資深主管或專業人士來說,受這趨勢的影響較小,畢竟要3-5年內發生的機率低;但,對於剛踏入職場或是距離退休還有很長時間的會計/財務專業人士來說,AI勢必對目前的工作型態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或許會計人員未來不用處理憑證key單、帳務沖銷、財報合併等,但需要瞭解如何給予AI正確的指令、如何用AI共事,甚至轉型為策略制定的Business Partner;惟於此同時,可能不需要這麼多位Business Partner,屆時部分會計/財務人才勢必面臨轉職/轉型挑戰。

就如同100年前的馬車車伕沒想到車子能大眾化,甚至人人都可當駕駛,而未來的智慧車可能也不需要駕駛了,屆時又勢必產生新的職業機會與一波勞動力淘汰。

萬事起頭難,找到對的財務顧問,就是一個好的併購開始

前陣子聽朋友分享一個很久以前曾經手的併購案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朋友公司(簡稱A,買家)想要收購一家中小企業(簡稱B,賣家),由於該中小企業過往沒有相關經驗,故委任一個市場上頗具知名的財務顧問公司擔任賣方財務顧問,來協助本案推動。

2024總統大選牽動企業經營方向?

總統大選之前,許多台灣企業都將重大投資決定或企業發展方向策略暫緩;然昨晚選舉結果已揭曉,其結果對部分企業來說可能將延續既有經營策略,但也有不少企業可能要調整經營方針。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