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量一個證照的含金量?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社群平台上討論,說美國CPA考試比台灣CPA簡單,或者美國CMA只有兩科,覺得這些證照的含金量不高。這種說法不只在台灣,在對岸也很常見,讓人誤以為「考試難易度」就等於證照的價值。
但前陣子我在小紅書上看到一段影片,裡面被訪問的人很有意思。他同時拿到了美國CPA、美國CFA跟美國精算師三張證照。他說,這三個裡面,最簡單的是CPA,再來是CFA,最難的是精算師。不過,最實用的反而是CPA。
他舉了一個例子:
- CPA 就像檢查一台車能不能發動、倒車順不順、後照鏡有沒有問題;
- CFA 會進一步詢問這台車是傳統燃油車、油電混合,還是純電動車;
- 精算師 則會更會進一步分析引擎/馬達設計、風阻力這些細節。
所以,如果單看知識深度,精算師的確是最難的,但問題是,考證的重點不是知識有多深,而是能不能在工作上用得上。
假設你考到一張超難的精算師證照,但你平常的工作跟精算完全沒關係,那這張證照對你來說其實沒什麼意義。同樣地,如果你考了美國CPA,然後靠這張證照找到工作、賺到錢,就算CPA的考試比CFA或精算師簡單,那又怎樣?它已經達成最大的目的了啊。
所以,拿「考試難度」來評斷證照的含金量,根本沒什麼意義。現實中,很多人超會考試,但真正能賺大錢、累積財富的人,靠的不是證照多難,而是能把學到的東西用在工作上,創造價值。畢竟,光靠考到一張難到爆的證照就賺大錢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