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事務所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項目

 會計師事務所通常是一門合夥生意,由眾多會計師們出資成為合夥人,每年共享事務所的經營利潤(概念上如此)。自安隆案後,在PCAOB及SEC的監管下,美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諮詢業務部門沉寂一陣子;然過沒幾年,諮詢業務又再度成為事務所的熱門業務。

惟近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面遭到多方利害關係人指控,審計失敗案例增加,促使財務報表可信度降低,如英國知名建商 Carillion 倒閉使部分投資人質疑KPMG因利益衝突導致審計失敗;另一例案例則是澳洲PwC,左手向政府收取稅務與法規建議之諮詢費,右手向國際客戶兜售節稅計畫並收取服務費,且部分合夥人甚至將澳洲政府的稅務改革計畫分享給其他會員所,包含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在澳洲政壇掀起不小風波並進行相關調查。

面對主管機機關日趨嚴格之規範與改革聲浪,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EY在2022年決定執行審計業務與諮詢業務之分拆計畫,並擬將諮詢業務於未來成為上市公司;儘管該案無法取得全體合夥人之共識,以失敗告終,惟也間接凸顯審計與諮詢業務之利益衝突,讓事務所與合夥人對諮詢業務帶來之豐厚報酬難以割斷。

鑒於諮詢業務需求持續增長,美國部分會計師事務所開始與私募股權基金合作。例如,美國前十大的Baker Tilly會計師事務所與兩間私募股權基金合作,分別是Hellman & Friedman與Valeas Capital Partners,透過此次合作,Baker Tilly將分拆為兩個營運實體,分別是提供諮詢、稅務及其他業務的Baker Tilly Advisory Group, LP,以及提供審計和確信服務的Baker Tilly US, LLP,藉以符合會計師之審計與確信業務準則規定,同時Baker Tilly各合夥人與兩間私募基金均取得Baker Tilly Advisory Group, LP之股權。

另一個案例則是美國的Grant Thornton會計師事務所,其營收規模比Baker Tilly大20~25%,而該事務所將其多數股權賣與New Mountain Capital;與前案例類似,Grant Thornton將拆分兩個營運實體,分別是持有會計師執照的公司Grant Thornton LLP與提供諮詢業務的Grant Thornton Advisors LLC。

根據Financial Times的報導,近年有些私募股權基金將目標投向會計師事務所,係因為會計師事務所有穩定的業務,如審計業務,同時客戶與市場對於諮詢業務之需求也逐漸攀升,故從投資角度來看兼具成長性與穩定現金流入。因此,對於會計師事務所而言,與私募股權基金合作,能加速業務成長外,還助於人才之取得,並可區分審計與諮詢業務,降低主管機關與利害關係人之疑慮;而從事務所合夥人之角度,持有諮詢業務公司之股權將隨諮詢業務公司成長而帶動股權價值,若未來諮詢公司IPO成功,對合夥人來說是又是一筆豐厚報酬。

與私募股權基金合作或許有助於會計師事務所切割審計與非審計業務,惟分割後的營運實體間若仍有緊密之業務往來,會計師之獨立性仍會受到挑戰,且諮詢業務公司業務規模若大過另一方,仍可能發生利益衝突(畢竟合夥會計師持有諮詢公司之股權),屆時是否會受到主管機關之監管進而影響股東出場或IPO計畫,仍需時間驗證。倘若上述風險有相關措施予以控制或降低,其從私募股權基金角度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項目。

儘管目前台灣尚未有類似的案例,惟在審計市場小且成長有限之環境下,國內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積極發展非審計業務,未來是否會仿效國外做法,可以進一步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