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持續進修教育CPE這麼重要


CPE持續專進修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為何要花錢去上CPE滿足CMA之要求? 沒有滿足CPE的規定,有關係嗎?
上述這些問題是版主在推廣CMA Program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IMA要求只要是CMA持證者,應每年維持30小時的CPE進修,這30小時並不侷限會計課程或是財務課程。
那麼,為何IMA會這樣規定CMA?


因為CPE是維繫CMA這張證照的價值所在之一。怎麼說?
1.      提高工作表現透過CPE的課程,CMA持證者可以選修與當前工作上需要的技能,例如大數據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之應用,或是excel的進階技能,藉此提高工作表現。

2.      提高求職競爭力。舉例來說,打開LinkedIn或是104,有越來越多的外商招募FP&A的相關職缺。如果本身沒有FP&A相關之工作經驗,就可以透過CPE的課程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甚至還能於投遞履歷時,讓潛在雇主發現自己具有「主動學習」的特質,而這不也是許多外商公司希望員工應有的特質嗎?

3.      與當前的商業概況/產業資訊保持聯繫。許多資深財會人員在同一間公司或是同一個職位上任職超過78年,甚至更久,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自己的專業/視野可能被限縮於特定產業,透過CPE的進修,可以讓自己有機會與外部的商業環境保有聯係。舉例來說,保險會計做久了,你可能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如果要跳去外商的製造業呢? 或是本土的科技公司呢? 這方面的產業知識夠嗎? 透過CPE的取得,能幫助CMA持證者隨時了解最新的商業概況與產業資訊。

4.      人脈建立。根據IMA對於CPE的規定,取得CPE學分除了線上課程、取的其他會計專業資格(CPA)外,參加論壇/研討會也是可以的。而這種專業性質的會議,除了學習新知之外,還能與出席的產業專家或是其他企業的財務人士交流,在這樣的場合之下,有助於人脈的建立。無論是未來的轉職或是跳槽,都是有幫助的。

試想,通過CMA考試且取得證書之後,若沒有持續進修,要怎麼在下次的求職過程中,讓自己從眾多履歷中stand-out? 十年前的會計資訊或是財務管理方式,一定與現在不同。這十年間,如果CMA持證者沒有持續學習,藉此吸收新知,那麼下一個十年,難道不會被RPA取代嗎?

同樣的,版主也遇過許多US CPA的持證者,他們也向版主表示,他們也是Inactive License,沒有CPE的要求,但是若考取CMA卻要額外花時間與金錢滿足CPE之規定。聽到這,版主實在很想說,我現在問你最新的美國稅法,你懂嗎? 若問你近兩年修訂的美國會計準則,你知道有哪些? 我相信這些人一定不知道。因為,這些知識在考完就忘了,就算記得,他們印象中所學的會計準則或是稅法也在這幾年陸續修改,沒有透過CPE的學習,這些持證者的license只是錦上添花。若未來還想透過US CPA來贏得下一個工作機會,當面試官突然問你關於公司要去美國設點所產生的潛在稅法問題或是美國會計準則,我想這些持證者也只能說都忘了。那麼,這時候這些證照是加分還是減分?

以上是版主對於CPE的看法,有任何問題,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