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CMA對於企業財會人士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從2011年到2017年,全台灣一共有3,971位會計師誕生。

這些通過會計師考試的考生,少部份留在會計師事務所或是自行執業,大部分仍選擇任職於企業。主要原因包是大型事務所升遷合夥人位子少、自行執業之市場過度競爭,因此許多持有會計師及格證書的專業人士選擇往企業發展。




然而,細看台灣會計師考試的科目,會發現台灣會計師考試主要著重於財會計算、稅法、審計及相關法規。坦白說,對於企業部門的財務主管、財務人員來說,除了中會、高會、成管、稅法對於企業財會部門是經常性用到外,其餘考科對於企業財務的幫助甚微。

當前許多大型公司,將會計及財務角色劃分。在此劃分之下,CPA的用處幾乎是只能待在會計部門。但,從CEO的角度而言,CFO的角色不是只有管理記帳、核算、產生財務報表,更應該視企業的營運週期給予「戰略性的建議與規劃」,協助企業持續成長。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台灣、中國或是美國,越來越多企業重視財務人員不能只會傳統上的會計角色,更應該提供策略性的建議。

那...回到這篇文章的標題,那為何會說CMA對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呢?

如果去分析CMA的考試項目,會發現除了著重於傳統的會計人員對於財務分析、內部控制、成本及管理會計等項目外,也強調考生應了解企業財務面的知識與技能。舉例來說,無論是投資決策、企業金融、風險管理,都是強化企業財會人員的策略及分析能力。

因此,CMA的考試架構,是在既有的會計能力上,強化財務決策的能力。

過往,會計人員可以說是鐵飯碗,因為任何企業都需要會計人員。但,也因為會計人員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成本單位(無法產生利潤),故薪資水準較低。

此外,近年越來越強調人工智能與會計資訊系統的應用,故可預期的是,未來基礎會計帳務處理將會由電腦取代人工,若會計人員不提高自身的專業與技能,「被失業」的機率將大幅增加。

在這樣的威脅之下,相對的對會計人員來說也創造一個機會。CMA除了協助會計人員轉型之外,更讓會計人員透過CMA提高自身的價值。

以下資料來源:公職網
年度報考人數到考人數及格人數錄取標準總及格率
1077,5522,32143260.0018.61%
1067,8952,60142260.0016.22%
1057,9072,55753360.0020.84%
1047979249945260.0018.09%
1038,0122,77345160.0016.26%
1028,3762,85549560.0017.34%
1018,5012,94655560.0018.84%
1008,7422,74963160.0022.95%

*引用本文,須取得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本部落格之網址)。未經同意,本文作者/版主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