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由於美中競爭之關係,供應鏈由中國移轉至東南亞或其他地區,企業所面臨的氣候風險影響勢必範圍更廣。舉例來說,根據一些媒體報導,東南亞的泰國今年正面臨嚴重乾旱,且此情況有可能持續至明年,而在這樣的狀況下勢必衝擊當地企業的營運。再舉另一個例子,湄公河是東南亞最主要的大河,從中國流出後,一路流過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共經過6 個國家,也均是各國的重要水源,但近年來中國不斷在上游設立水壩攔截河水,對下游國家之水資源獲取造成嚴重影響。
隨著供應鏈移轉帶來的就業機會與商機,東南亞各國無不卯足全力招商,其結果就是各地工業區大興土木,那相對應的基礎建設都跟上了嗎? 例如電力供應、排水系統、水庫或蓄水建設。若基礎建設尚未到位,加上氣候變遷帶來的狂風、暴雨、缺水,極有可能導致產線中斷,屆時原先設算的投資回收年限、預期營收與淨利將完全失去參考。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企業財務或會計人員來說,有什麼機會? Be A High-Value Advisor。
舉例來說,於投資評估階段時,財務與會計人員應蒐集歷年的氣候變化數據,並就其端氣候可能造成的影響納入財務預測,包含不同程度之極端氣候造成相對應可能之營收下滑、損失大小等;其次,若要降低營運中斷之風險,是否要考慮透過財產保險或是天然災害險來移轉風險? 然由於各國氣候條件、基礎建設水平不同,所要支付的保費成本勢必也有所不同;接著,若發生最嚴重的情況,所需要的復原時間會多久? 若要最快復原產線,公司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最後,根據上述的影響因子,做出不同版本的投資評估結果、財務報表影響以及相對應的建議。
上述過程整合了財務與非財務資訊,雖然過程繁瑣,但卻發揮財務人員或會計人員的最大價值,從單純的交易紀錄或是會計準則遵循專業工作者,晉升為企業內部的High-Value Advisor,從而提升部門或自身在公司的話語權及影響力,對於個人職涯發展來說更是一個突破。